俄海军思路变了 转向近海防御!俄罗斯在海洋战略上做出了选择。退役或出售唯一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后不久,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经过十多年改装重新下水,标志着海上战斗力重心发生根本变化。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第8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波扎尔斯基大公”号的升旗入列仪式。
这些变化表明俄罗斯在未来海洋地缘、海军战略和装备发展路线上作出了选择,放弃以航母为代表的大海军思路,转而依赖大中型主力舰和先进核潜艇,建立一支近海防御为主的地区性海上力量。这一决策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7月25日,“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完成维修和升级后重新下水并即将进行海试,为最终返回现役做好准备。该舰原为苏联时代的基洛夫级3号舰“加里宁”号,苏联解体后其他同级舰或封存或拆解。纳舰于1997年封存,停泊在北德文斯克的码头。由于维持这艘巨舰运行的成本过高,俄罗斯只能让它闲置。
2005年,俄罗斯海军决定升级纳舰使其重新服役,但直到2012年才真正推进项目,2014年正式启动。纳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8万吨,配备2座KN-3核反应堆,最大航速31节,拥有超过500枚各型导弹,火力强大,在冷战末期被视为对抗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的主力之一。尽管运营费用高昂,但在北约对俄罗斯的围堵背景下,纳舰成为扩充军备的重要选项。
按照披露的改装计划,纳舰除舰体和反应堆延寿外,重点是对武器系统和雷达电子设备进行全方位改进升级。具体包括拆掉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换装10组8单元3S14通用垂发系统,可以发射多种新型导弹;区域防空系统从S-300F升级为S-400标准,共96单元;近防系统则用更新的“铠甲-ME”弹炮合一系统代替旧版“卡什坦”,还增加了激光致盲模块。雷达系统换装了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提升了态势感知能力。此外,电子战系统也进行了升级。
纳舰预计在一两年内重返俄罗斯海军序列,接替“彼得大帝”号成为新一代旗舰。俄罗斯已决定放弃航母,修复、升级一艘大型水面舰艇虽然花费不菲,但相较于技术断层、人才流失的航空母舰,难度低得多。这一点对因俄乌冲突持续失血的俄罗斯来说更为现实。
俄罗斯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航母无用论”,反而更有力地验证了航空母舰对现代海战体系的重要性。航空母舰需要配备相应的作战体系和辅助力量,涉及多项尖端技术和综合后勤管理。目前来看,俄罗斯显然不具备组建合格航母打击群的能力,而且短期内难以恢复。
因此,俄罗斯转向大中型主力舰和核潜艇。大中型主力舰如果拥有高水平武器和感知能力,配合天基侦察系统,其威慑力足以让航母打击群退避三舍。核潜艇则是确保俄罗斯核大国地位的关键。在战术层面,重点打造“空潜快”为主的近海-近岸防御体系,至少能保证海防作战能力,保卫本国海岸线安全。这套战术也曾是中国海军在装备落后时采用的方法。半个世纪前的中苏与今天的中俄情况正好相反,根本原因还是经济问题。
钱龙配资-钱龙配资官网-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正规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