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苏商
文/新苏商记者徐培琪
6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一则颇具信号意义的处罚通知,这是证监会首次对配合上市公司造假的主体进行同步追责,业内评价此举有“杀鸡儆猴”之意。
此次被证监会作为反面典型处罚的,是南京民营企业——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越博动力)。新苏商注意到,被追责时,越博动力已退市近一年。除了财务造假,这家企业还有不少前科。
证监会出手
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6月27日晚间,证监会对越博动力作出行政处罚事先通知,案由为财务造假。此次处罚,除了拟对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相关董监高等造假责任人依法严惩外,还拟对两名配合造假主体于某、贺某一并严肃追责。
其中,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以合计3080万元罚款,并对其中两名主体采取8至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对两名配合造假责任人分别处以200万元、30万元罚款。此外,对发现涉嫌犯罪情形的,证监会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这则处罚引起关注,系因这是证监会首次对配合造假主体进行同步追责。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显示,于某、贺某均未在越博动力任职,但在知晓相关情况的前提下,各自配合越博动力原实控人李占江进行财务造假。其中,贺某配合越博动力虚构业务收入9106.13万元,而于某配合虚构业务收入则高达2.7亿元。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越博动力此番被严肃追责,也打破了部分企业“退市为安”的妄想。2024年7月22日,越博动力被强制摘牌,距离此次被追责,已近一年。
刚上市就造假
越博动力财务造假细节披露
于某、贺某配合越博动力进行财务造假的相关细节,此次也分别被披露。
其中,2019年至2021年期间,于某在与李占江接触中知悉越博动力“做大业务”的意图,并根据李占江的请求和安排,提供其控制或联络的公司配合越博动力开展视觉识别板卡代加工等虚假业务,共配合越博动力虚构业务收入2.70亿元。
2020年至2021年期间,贺某在与李占江接触中知悉越博动力“冲业绩”的意图,并根据李占江的请求和安排,提供其控制的公司配合越博动力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虚假销售业务,共配合越博动力虚构业务收入9106.13万元;同时,贺某还提供其控制的汇创蓝天配合承接越博动力虚假出售的子公司河南畅行的股权。
然而,这只是越博动力财务造假的“冰山一角”。据悉,2018年至2022年期间,越博动力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等业务合计虚增收入超过9亿元,合计虚增利润总额超过2亿元。2020年,还通过虚假转让子公司股权虚增利润总额1900.48万元;2022年,通过不当确认新能源车辆销售业务收入虚增营业收入7981.09万元。
新苏商了解到,越博动力于2018年才在创业板上市。这也意味着,越博动力甫一上市,便开始财务造假,并连续造假长达五年,造假手段花样百出。
请“老赖”当董事长、抢公章……
越博动力“前科累累”
公开资料显示,越博动力创立于2012年,总部在南京市建邺区新城科技园,曾顶着“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名头,成功在创业板上市。
然而,上市后越博动力不仅业绩表现不佳,还屡屡违规。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10月至2025年3月,证监会及江苏省证监局已经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给予了9次处罚,加上这次证监会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不到六年时间,该公司“喜提”10张罚单。具体来看:
2019年10月,越博动力因信披违规被罚。证监会发现越博动力IPO时,在招股书中擅自删除原披露的两份正在履新的重大销售合同。
2019年11月,越博动力因信披违规、财务核算和内控不规范被罚。其中一个细节是,越博动力部分合同用印,没有用印审批记录。
2023年4月,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因信披违规被罚。据悉,对于重大债务逾期、诉讼等,越博动力均未及时披露。
2023年5月,越博动力再次信披违规,财务数据问题初显端倪,被发现修改了归母净利润等数据。
2023年11月30日、2024年2月7日、2024年4月16日、2024年4月24日、2025年3月13日,越博动力连续5次被指信披违规。
越博动力所涉争议远不止于此。越博动力原董事长贺靖被发现,在被聘为董事长、总经理前,竟然是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俗称的“老赖”。
并且,贺靖与越博动力前任董事长李占江之间的“抢公章大战”,还被越博动力主动曝出。公司公章、银行U盾、财务资料(包含财务原始凭证、财务账册、会计凭证、支票本等)、深圳证券数字证书(机构用户专用,简称深交所UKEY)等公司财产一度被建邺区人民法院裁定扣押。
随着此次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事先通知书,越博动力的造假行为被曝光。撬开一个口子后,还会有哪些隐秘内情等待披露,新苏商会持续关注。
编辑:徐培琪
责任编辑:王珂
钱龙配资-钱龙配资官网-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正规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